菜鸟小说
菜鸟小说 > 汉未央 > 第一百四十七章 独占鳌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四十七章 独占鳌头

  汉未央

大晋升平四年夏初,一场轰轰烈烈的更化改制拉开帷幕,后来的史书中称之为“升平改制”。


此举意义之深远,其影响甚至延续了上千年之久。


四月初,帝诏太尉桓温、尚书令褚歆与尚书右仆射谢朗总揽更化改制事宜,并诏太尉桓温即刻返回京城建康。


桓温当然不会来。不仅没来建康,反而与朝廷闹出一场小纷争。


他意,应先行迁都长安之后,再行更化改制一事;而朝廷的意思,先要理顺更化改制当中的官制革新一事,把能做的做到前面,这样迁都长安之后朝野当即能够正常运转。


双方一时僵持不下,还是刘霄和王猛二人从中两方周旋,最终桓温采用了一条折中的办法,上疏天子称年岁渐长不耐舟车劳顿,遣其五弟桓冲代替他入建康参与官职革新重任。


什么年长不耐舟车劳顿,这样的鬼话朝中没有几个人相信,包括刘霄在内。


不过桓温不便明说的原因建康城中人尽皆知,建康不是荆州,也不是长安,换句话来说,桓温何尝不畏建康如虎穴,岂肯轻易以身涉险?


大丈夫不立危墙之下,桓温不来建康,虽于理不合,但情有可原。


不来就不来吧,好歹有桓冲顶替。


四月初的建康也颇不宁静。


自从晋军收复关中,而朝廷一直未曾封赏桓温和刘霄等有功之臣,聪明些的人已经从中看出了些门道。


山雨欲来风满楼,纸终究包不住火,一条消息或明或暗的名流显贵当中流传开来——大晋,要进行一次翻天覆地的官职革新。


等到豫州刺史桓冲入京,尚书令褚歆亲自将其接入府中小住,这条消息传得更烈,弄得建康城中几乎人尽皆知。


与此同时,褚歆几乎将尚书省中的全盘事务扔给了左仆射顾悦,和刘霄辍朝在府,与桓冲三人成天聚于褚府书房闭门相商。


十日后,一份草案由褚歆领衔,桓冲和刘霄署名,三人联袂入宫面见天子呈上,草案的内容为“四省六部一台一寺一府”以及台阁的拟定人选。


草案中提议,改授太尉桓温为大司马大将军,进台阁首辅;尚书令褚歆现职如故,进台阁次辅;中书令刘琰现职如故,以中书令之职入台阁;改任豫州刺史桓冲为门下省侍中,以门下省侍中之职入台阁;改任尚书左仆射顾悦为户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入台阁;改任扬州刺史王述为兵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入台阁;改任尚书右仆射谢朗为吏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入台阁。


是以为七人台阁。


改任徐、兖刺史郗愔为刑部尚书;改任门下省侍中袁真为工部尚书;迁任太尉府长史谢安为礼部尚书,加上入台阁的户部尚书顾悦、兵部尚书王述和吏部尚书谢朗,是以为六部之长。


以陶悦为御史中丞不变,掌御史台;以会稽太守,前侍中、司空蔡谟长子蔡邵为大理寺卿;加上桓温为大司马,是为一台一寺一府。


这套草案呈给皇帝司马聃之后,因事关重大,他也不敢独自专断,亲赴崇德殿中面见母后褚蒜子,并与之细细相商。


褚太后果然有不同意见,最后提笔一挥,在草案上做出些许改动,把王述和谢朗这两个名字的位置相互对调,谢朗为兵部尚书,王述为吏部尚书;再于空白处新拟:迁任武陵王、镇军将军司马晞为骠骑将军;改任江州刺史桓云为车骑将军;迁任门下省散骑常侍,前侍中、金紫光禄大夫诸葛恢之子诸葛甝为卫将军。


皇帝司马聃再把母后做了改动的草案拿过去仔细看了看,却不太明白母后的用意,皱眉问道:“母后,一个兵部尚书,一个吏部尚书,都有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加官,同入台阁,为何要做此改动?”。


“皇帝当真不明白么?”,褚太后的口吻带有几分失望的意味,“前番长度讲得很明白,制衡大司马府者,尚书省的兵部首当其冲。大司马府司职指挥调度,而兵部司职募兵,以及兵械、粮秣、战马的配给,且掌握十四将军以下武官的选任,如今能与桓家抗衡者,唯有谢家”。


司马聃的眉头皱得更深,起疑再问:“照母后的说法,如今虽为新制,但儿子看,似乎依旧难以跳出大族相衡的老套路”。


褚太后幽幽看向皇帝司马聃,心知他并未真正悟透新制的涵义,只得提点道:“皇帝还年轻,尚需历练啦!哀家之所以点头同意新制,看重的其实并非朝廷的架子到底怎么搭,官名到底叫什么。哀家看,新制之意,首在开科举以取寒门。似桓温这些人,总有一天会故去的,寒门兴起,则大族垄断的局面为之不存,到那个时候,长度设想的这套新官制之妙处,方能体现”。


“母后说的极是”,司马聃沉吟片刻后道,“儿子现在细细想来,还真是这么回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cnzjjt.com 菜鸟小说。手机版:https://m.cnzjjt.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