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小说
菜鸟小说 > 南洋立国 > 第13章 香港新华分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章 香港新华分社

  南洋立国

这次香港之行是穿越一家正式接触这个世界的开始,作为翻开这历史亲篇章的开路先锋,郑风是很得瑟,把这艘5000吨的杂货被命名为‘郑风1号’,心纪念这次航行。


这一路顺风顺水,两天后的11日中午就到达了香港,杂货船的注册登记手续是仿照印度尼西亚船的证照‘山寨’的,托后世复印设备的福,郑瑛号顺利通过审查进入维多利亚港。


下午2点半,郑风向相关人员安排了工作,便带着二名郑拂特意为他挑选的跟班来到香港新华分社,以南洋兄弟公司的名义求见分社社长梁威林。


南洋兄弟公司是郑拂和郑风商量出来的实体名,以后对外联系就用这外公司名,这么更容易开展业务。


“对不起!我们梁社长现在有要事,暂时不能接见你们,你们有什么事可以告诉我,我可以为你们转达。”郑风三人在接待室等了一会,一位自称刘淑娟的年青女性出来接待了他们。


刘淑娟穿着一身小开领的职业装,精干俏丽,端庄温和,态度和蔼,很有些原时空白领丽人的风情,不是郑风预想的一付‘阶级斗争脸’,看来大陆共党政府选拔的涉外人员不都是‘老左’,而且还有‘小资’。郑风的心里歪歪着,眼睛在刘淑娟身上打转,刘淑娟同志则不卑不亢地盯着郑风的眼睛。


对香港新华分社程式性的接待,郑风是早有准备和应对之策,于是郑风没有接刘淑娟的话茬,而是把早已准备好的信封递给对方,然后笑了笑,道:“我们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华侨,是南洋兄弟公司的业务人员,有大事情要与香港新华分社的梁社长会谈,这是我们要会谈的内容提纲,请刘同志转交梁社长,我想他看过信后会接见我们的。再说一句……”


见刘淑娟很认真地看着自己,郑风又道:“不知有没有人说过,刘小组你很漂亮!”


刘淑娟愣了一下,脸一红,现出一丝温怒,但很快就平复下来,不温不火道:“谢谢郑先生夸奖,你们稍等,我去汇报一下。”


说完,刘淑娟接过信封,掂了掂,疑惑地看了看郑风三人的神情,然后转身离开。


过了一会,刘淑娟领着一位个子不高,穿着中山装,梳着大背头,天庭饱满的50岁左右的男子来到接待室。


来者就是梁威林,郑拂查过他的资料,1911年出生于广西博白,毕业于日本大学经济科,1936年加入共党,历任广东省文化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部长、中共西江特委副书记、东江特委书记、粤赣湘边区委副书记、粤赣湘边区纵队副政委,中共东江地委书记,粤东区委宣传部部长,粤北区委副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社长,广东省副省长、省第五届****,2008年去世。


梁威林1958年4月到香港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直至1977年12月离开香港,为历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时间最长的一位。


“欢迎!欢迎!呃!你们都很年轻啊!从印度尼西亚来的?什么时候到香港的?路上辛苦了!”


梁威林刚进门就热情洋溢地与郑风三人热情握手问候,有一种让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郑风这次被委派来打开穿越一家的商路,对于没有涉外经验的郑风来说一要都得从头学起,郑风见到梁威林,不免抱有一种学习的态度仔细体味,受到梁威林情绪感染,心情舒畅的郑风不禁想:“外交家的风范原来是这样的啊!这我还真学不来。”


走完了接见的形式,梁威林的热情不减,一指自己刚才出来的方向,打着哈哈道:“我就是梁威林,你们的信我看了,我代表祖国、代表党对你们的爱国行为表示感谢!三位先生里面请!”


“爱国行为?”郑风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大陆习惯了华侨的捐赠,信上没有写清楚,梁威林大概以为自己是来无私奉献的,于是笑着声明道:“我们南洋兄弟公司是想以祖国大陆需要的东西来换取我们自己的需求,互惠互利的事,也就是一个双赢的合作,谈不上爱国行为,社长谬赞了!哈哈……”


梁威林接待的海外华人华侨无数,高举爱国旗帜顺便得些好处的他见过,为得到好处而假意爱国的也见过,但像这样直接的主还是第一接待,不是很适应,刚才笑容满面的脸不由自主地僵了一下,但马上又恢复了笑容,打着哈哈回应道:“爱不爱国看结果,你们的高产水稻稻种对祖国的农业大有帮助,不管是不是生意,这都是爱国行为吗!哈哈……”


梁威林把郑风三人领到自己的办公室,双方落座,梁威林就直入主题,接着刚才的话问道:“你们的水稻一季亩产真能达到700公斤吗?”


郑风托刘淑娟转交给梁威林的函中,除了列出了第二艘5000吨级船上的磷酸二铵和尿素化肥各1500吨,以及1000吨的杂交水稻种子,还列了这次带来的几十台小八一、硅两瓦和884、861、708电台和几天后才能拐到本时空的歼-7b飞机,以及停泊在林郑群礁的一大堆3000吨以下的船舶,但吃过粮食亏的梁威林,显然对水稻良种更感兴趣。


大陆的农业生产在浮夸风时虽然放过卫星,亩产几千斤、上万斤都报道过,但梁威林‘不左’,对农村的情况也很了解,知道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稻单季亩产能达到400公斤左右就很好了,现在郑风的信中说他们的超级水稻单季能达到亩产700公斤,梁威林是既兴奋又疑惑,因此觉得必须再确认一下。


“刘富!把超级水稻的资料给梁社长。”


刘富是郑风从船员中挑出来的跟班,很会察言观色,是个很机灵的21岁小伙,听了郑风的吩咐,立刻从包里掏出一本小册子呈给了梁威林,郑风介绍道:“这是超级水稻的资料,只要按照资料上的要求加强田间管理,超级稻三代达到单季亩产700公斤问题不大。不过我们这次带来的超级稻三代稻种只有400吨,另外600吨是超级稻二代稻种,管理到位单季亩产应该能达到600公斤以上。”


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一个美国人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但没有应用于生产。而原时空袁隆平研究出实用型杂交水稻后,公开了自己的育种技术,把自己的心血无私地奉献给了全世界。南洋华侨自强会执委会的委员们肯定不会那么无私,现在正是1962年,穿越一家准备抢在美国人之前公布水稻杂交的成果,然后采取美国大豆良种的运作模式,通过专利和严格的保密措施,把杂交水稻稻种的生产经营权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啊!能达到600公斤已经很了不起了……”听了郑风的介绍,梁威林很满意,连声夸赞,然后一边翻看杂交水稻的资料,一边详细询问杂交水稻的情况。


出于保密的原因,梁威林手中的资料没有育种技术,只有杂交水稻的生产管理技术。为了保密,郑风在交谈中也非常谨慎,绝口不谈杂交水稻的原理和育种技术,只告诉梁威林杂交水稻的育种需要特别的技术和特有的自然环境才能实现,产生出来的第二代稻谷是不育的,以免大陆农民用生产出来的稻谷做种,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大陆中国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因此梁威林对粮食问题非常敏感、执着,虽然郑风的信中还提到了军用无线电技术和歼7b飞机,但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超级水稻稻种和化肥上面,没有在意军用无线电技术和歼7b飞机的相关内容,话题一直在农业上展开,无遐谈论无线电和飞机的事,让郑风等得非常无奈。


“一台收音机,小小意思,不诚敬意。”


郑风实在忍不住了,瞧准了梁威林的一个说话间隙,从刘富抱着的手提包里拿出两台袖珍收音机,分别交给梁威林和默默做会谈记录的刘淑娟。


请收藏本站:https://www.cnzjjt.com 菜鸟小说。手机版:https://m.cnzjjt.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