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小说
菜鸟小说 > 寒门宰相 > 一百八十四章 三苏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一百八十四章 三苏父子

  寒门宰相

章越近来也学着相人,从相书上来说,颧骨高的男子,甚有志气有主见,有政治抱负。


“子瞻兄(哥哥)!”


欧阳发兄弟苏辙都起身见礼。


章越也是起身见礼,苏轼笑着见礼,然后抚着没几jīng的短须看向章越道:“这位小郎君是?”


苏辙上前介绍了,苏轼也与章越见礼。


欧阳发拉着苏轼坐下道:“方才听得子由提及此番经过三峡一睹盛景,这才听到一半,子瞻兄,三峡之景如何?”


苏轼坐下即滔滔不绝地讲了。


他们父子此番出蜀,先陆行走了近月,然后从嘉州石佛登船,一路览三峡之胜。


三峡风光虽好,但水路十分危险,既有湍流也有暗石。


欧阳发,章越听着苏轼讲一行人乘舟势如奔马的狂浪中随流急下之景象,不由心cháo澎湃。


苏轼一路讲来,三人不觉入神,有时这边见波涛汹涌,偶头抬头见崖上一茅屋孤立,樵夫背负青天砍柴上山,苍鹰翱翔于山巅之间。


之后苏轼再道些神女峰的神仙传说,三人更听得如痴如醉。


最后苏轼道此行他们兄弟二人联诗百余,名为《南行集》已托人刊印,到时一人赠一本就是。


三人都是高兴。


章越笑道:“受之有愧。”


一旁欧阳发道:“子瞻兄素喜金石,你也刻一闲章赠之,不好么?”


苏轼惊喜地问道:“度之善刻章否?”


章越笑道:“略知一二。”


说罢章越将自己随身带着一枚闲章递给苏轼,哪知苏轼看了爱不释手,忍不住问道:“三郎,竟习此刻章之法,不知可否教苏某。”


章越忍俊不禁道:“好啊。”


苏轼闻言朗声大笑,苏辙则为兄长擦了一把汗,初次见面就如此,幸亏章度之没拒绝。


不久一名下人来此向欧阳发道:“老爷在府中设宴款待苏家客人,老爷还听闻章三郎君也来了请一并赴宴。”


章越在旁听了心道,好么,三苏一起见了。


章越随着众人一并来至正堂。


但见欧阳修与一名知天命的老者正闲聊。


这位老者大概率就是苏老泉了。


苏轼苏辙在嘉祐二年考中了进士,不过还未授官,至于二人的父亲苏洵至今也没考中进士。


当然苏洵的文章写得极好,当年大宋第一学霸张方平读了苏洵文章,曾感叹道‘左丘明国语,司马迁善叙事,贾谊之明王道,君兼之矣’。


之后张方平将三苏写信推荐了给韩琦,欧阳修。


两个儿子中了进士,苏洵喜极而泣赋诗一首‘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这首诗蛮‘凡尔赛’的。


嘉祐三年,宋仁宗觉得不可让这样贤才遗落,于是让苏洵到舍人院考试,苏洵却推辞不去。


苏洵书信与友人解释,自己一大把年纪,还要去考试,让人来权衡文章好坏,甚是难为情。我这个人写文章就是不合于考试的尺度,朝廷若觉得我文章好就用,不好就不用。


到了嘉祐四年时,朝廷再度召他进京考试。


正好苏洵两个儿子也服完母丧,父子三人就自蜀一并入京。


苏洵来京后见了韩琦与欧阳修两位父子三人仕途上的贵人。


他今日来见欧阳修不是为自己求官,而希望欧阳修能提携自己两个儿子。


兄弟二人都是年少及第,长子苏轼才气纵横,连欧阳修都对他人夸赞,三十年后没人知道老夫的文章,只知道苏轼的了。


次子苏辙才气虽稍逊之,但稳重慎言。


自己两个儿子都是可造就之才,自己一个老父年近五十,处处碰壁,一事无成。他们若跟随自己脚步,怕将来在官场成就也是有限。


故而苏洵找到欧阳修想让他照拂两个儿子,至于自己为官不为官无关紧要。


然苏洵没料到,这时欧阳修与韩琦之间因榷茶之事在朝堂上有些意见不一。


三苏父子都是闻名天下的贤士,韩琦,欧阳修都欲借重他们的名望。苏洵为两个儿子话说得口都干了,欧阳修也没个承诺,心底不由着急。


欧阳修见章越等人来了笑着道:“明允,小儿辈都到了,我们先入席吧!”


当下欧阳发又引章越见了苏洵。


苏洵正忧心忡忡,虽然没想到为何章越可以入席,但他没有仔细想下去。


至于章越则松一口气,万一人家问一句,你怎知老夫自号老泉?那当如何?


众人至后堂入席,欧阳修喜宴宾客,故而府上厨子时刻备菜。


这一席饭菜十分丰富。


即便有小儿辈在旁,苏洵仍道:“学士,当初我取二子之名时,见车lún,车辐,车盖皆有职责于车,唯独轼(扶手)若无所为者,然无轼亦不为车也。我为犬子取名为轼,正是惧他不为外饰也。”


“至于辙也,天下之车无不由车辙而行,但论车行之功,辙从不与其中。将来纵是车毁马亡,也不责难至车辙上。如此车辙于祸福之间,虽无功但亦不为过也。”


章越听了苏洵的言论也是心底感叹。


所为父之爱子为其计深远就是如此吧。轼为车(国家)的外饰就好,但不必承担其责。


辙为车之lún印,参与了工作但将来事情办不好,也不怪不到自己的头上。


章越突想起苏轼那首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不得不说,父子三人……


此刻欧阳修言道:“数月前,朝廷下旨开制科,陈钱二人入制科四等。天子有云,制科入四等与进士二三人同。”


“我看明允不如让他们去试一试如何?”


苏洵闻言目光一凝,他此番本想让欧阳修给二子安排仕途的,没料到欧阳修却鼓励苏轼,苏辙两兄弟去考制科。


制科之难,他是知道的。没料到欧阳修给他们兄弟指了这样一条路。


制科第一关两名大臣推荐。


第二关要写五十篇文章让两制大臣点评,这才得到考试的资格。


至于最难的则是制科考试,出题范围为十一经及注疏,十七史,武经七书等等。


这考官会出六题,称为秘阁六论。


这六道题目,每道题目三千字以上,必须在一日一夜内写完。


也就是最少一万八千字,根本没工夫让你构思,提笔就是干。


最后就由宰相等大臣们亲自评定上下,要考核两次,最后入四等者还要经过天子御试。


欧阳修道:“下一次制科考试应是在后年八月,若是现在开始下功夫准备,到时或可有成算。”


苏洵道:“阁试之难……”


欧阳修笑道:“明允多考量一二。”


章越闻言也知制科之难,苏轼兄弟如今可以直接任官,其实没必要再费两年功夫准备一个制科考试。


不过除非对自己极有信心例外。


苏轼兄弟在嘉祐二年的进士科考试中一个名列四甲,一个五甲名次都不高,若制科考了一个好成绩,无疑也缩短几年仕途。


ps:本章参考自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


请收藏本站:https://www.cnzjjt.com 菜鸟小说。手机版:https://m.cnzjjt.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