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小说
菜鸟小说 > 大明皇长孙 > 第391章:朱元璋的原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1章:朱元璋的原谅

  大明皇长孙

如今整个汤家,颇有些后继无人,自己这残破身体,已是有心无力了。


想到这里,汤和一脸哀伤。


朱元璋看着汤和哀伤的神情,以为是有所同感,想起现在汤家的情况,对这个曾经并肩作战的老兄弟,又多了几分怜悯。


“老兄弟,你那大孙如今也差不多是及冠的年纪了,你看咱这边,可有中意的孙女,咱们便就再结一次亲家吧。”


朱元璋想了下说道。


听到这话,汤和面sè惊喜,连忙跪下磕首:“谢陛下隆恩。”


汤和没有想到,今日竟然还有这般意外之喜。


早些年,汤和的长女,就嫁给了十皇子朱檀。


比起朱标,朱棣,朱允炆这些人来说,十皇子朱檀的名声很小,甚至历史记载也不多。


然实际上,朱檀是生母是郭宁妃,从小就非常得朱元璋的宠爱。


郭宁妃先前生了两个女儿,直到洪武三年,才有朱檀的出生,那个时候还没有长孙朱雄英,太子朱标已然十六岁及冠,可独挡一面。


自然这个小儿子,朱元璋要疼爱得多。


马皇后没有母族亲戚,后宫之中,若论母族势力,自然是郭宁妃为第一。


她的儿子,得百般宠爱。


朱檀仅有两个月的时候,就册封其为鲁王、赏赐封地。


从小也不负众望,不仅是天资聪颖,且成长得风度翩翩,喜爱读书作画,满腹经纶得学士夸赞。


十四岁时,朱元璋就让汤和长女与其成婚。


成婚同年十月,朱檀和汤氏便就一同就藩山东兖州。


就藩的时候,朱元璋还特意将兖州升为兖州府,共辖有四州二十三县,在山东六府中辖县仅次于济南府,也就少了两个县城。


只是年yòu的朱檀,并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在皇宫自然有所保护,可在藩地,听信方士谗言,痴迷炼丹,声sè犬马,荒废政务。


大肆挥霍劳民伤财,为方士提供各种便利,只为能炼制出长生不老丹药。


而在服食大量丹药后,朱檀身体日渐衰退,且出现很多副作用。


朱檀不但没有察觉,反而求方士秘方。


方士被bī之下,只得出一道偏方,只是这偏方,须以九十九童子下体为药引,方可练成。


朱檀再是荒唐,在这件事上也不敢如此糟蹋律法。


可汤氏知晓后,救夫心切下,指派亲信,抓捕男童。


大明自是重男轻女,很多男童往往是家里传宗接代的独苗,这般不到两月,事情就已经闹到京师朱元璋那里去了。


在明京师刑部官员前往,暗中更有锦衣卫彻查,不过短短数日,便就水落石出。


如此恶劣之事,竟是爱子所为,朱元璋大发雷霆,下旨降罪,以正朝纲。


只是郭宁妃哭诉求情,又念在朱檀也是受jiān人迷惑一时糊涂,朱元璋心软之下,便就处以髡刑。


髡刑其实就是将犯罪之人的头发剃光,侮辱的性质更大。


当然,作为十皇子,更是藩王,自然不会全部剃光,差不多也就是割发代首的意思。


但汤氏可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即便她的父亲是汤和。


最终因过于恶劣,且为主谋,便处以凌迟之刑。


朱檀长期服食丹药,早就毒素入骨,药石无用。


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年仅二十岁的朱檀薨逝。


虽说死得荒唐,但终究是郭宁妃唯一的儿子,这个时候的郭宁妃年岁已大,再无生育能力,恳求之下,以皇室最高标准厚葬。


朱檀生前酷爱琴棋书画、文墨纸砚,郭宁妃便寻来宋代名琴,千古琴谱,昂贵名画、古书满筐为陪葬品。


朱元璋则令能工巧匠,打造九龙王冕。


而汤和这边,哪怕是信任的老兄弟,因汤氏之故,也再无结亲可能。


更因为郭宁妃有所怨恨,虽未明言,关系自越发淡薄。


朱檀得宠不骄,和众兄弟关系不错,这也就导致即便是朱棣夺得皇位后,汤和后人也不好过。


汤和次女嫁与开国功臣德庆侯廖永忠之子廖权。


生下廖镛、廖钺二字。


而两人之师,正是方孝孺。


就因方孝孺那句:你便诛我十族又如何,便就牵连到汤和次女身上。


曾经的国公之女,不仅儿子被杀,就连自己也被罚入教坊司为奴。


便就这些因素导致,在此后汤家,虽有子嗣,却犹如被遗忘一般,再无人继承爵位。


信国公一世一代而终。


英宗年间,汤和玄孙汤杰请求继承爵位,朱祁镇以信国公已四十年无人继承为由,将汤家除爵。


直到碰到宽厚仁慈的明孝宗朱佑樘,多方运作之下,五世孙汤绍宗,于嘉靖十一年续封灵璧侯,允许世袭。


五代之后,于南明降清。


汤和的惊喜,并非是结亲之事,而是意味着陛下那句再结亲家,说明曾经的恩怨便就算作过去了。


即便是郭宁妃那边,也算是给了汤家弥补的机会。


毕竟从出发点来说,长女汤氏行为虽恶,可也算对夫忠诚。


“起来吧,这地凉,莫要再伤了身体。”


“曾经的那些荒唐往事,过去了便就过去了。”


朱元璋看着不断在地上磕头的汤和,伸手扶起说道。


此时抬头的汤和,已然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朱英朝着郭忠使了个眼sè,郭忠立马拿来绢帕。


汤和擦拭之后,作揖道:“老臣失礼了。”


朱元璋拍了拍汤和肩膀,想起这位老兄弟对自己的提拔之恩,而后数十年征战,落下满身病根,仅仅比自己大两岁,便已是风烛残年。


不由叹道:“早些养好身子,咱还盼着你多活几年呐。”


老爷子和汤和走后。


看着这一切的朱英,有些感伤。


不过很快重拾心情。


如今有了老爷子的首肯,那么接下来对于整个大明的建设,完全可以大刀阔斧起来。


随着番薯等高产作物的播种,水泥的出现。


工业的种子,已然埋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cnzjjt.com 菜鸟小说。手机版:https://m.cnzjjt.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