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小说
菜鸟小说 > 三国之最风流 > 145 檄任荀衍屯田将
字体:      护眼 关灯

145 檄任荀衍屯田将

  三国之最风流

兵源暂且不提。


只说粮食,再是节约,一个脱产的士兵,也得三十个左右的百姓来供养,才够他日常的穿用和武器的配备。


荀贞派往洛阳的部队,现已有万余人,再加上还在楼上的第二批援军,总数约在一万五千人上下,如果再加上程普所部,就是两万人了。


两万部队需要六十万的民口,才能够满足日常的需要。河南尹现而下,莫说六十万人口,连十万人口都不见得会有。那么缺出来的这一部分,就只能由颍川郡、陈留郡,还有豫州别郡的百姓来供给;包括后续补充的兵员,可能也要从这些地方来征募。


可是反过来看,颍川、陈留和汝南的情况事实上是大差不差,颍川、陈留会稍好些,但当地的百姓也已经是大为减少,本地又各有驻兵,已经在靠他们供应日常需要了。


这样一来,如果再让颍川等地负担河南尹驻兵的日常供应,对这些地方的负担就会非常得重。


因此,陈群、荀彧一致认为,只靠颍川等地是无法长期供应洛阳驻军的日常用度的。


……


荀彧又说道:“若不屯田,只靠颍川等地供应粮秣的话,时日一久,恐且会损阿兄清名,兼为孙豫州帐下士怨。”


负担过重,会造成两个结果。


一个是,颍川是荀贞的家乡,他的名声就会因此变得不好,连家乡都不照顾,都这般盘剥的人,谁还能信他?不利於他的政治名声。


再一个是,如果让豫州那边供粮过多,孙策即便不说,他手下的那些将校、文吏难道也会没有意见么?会造成双方的不和。


荀贞认可荀彧的意见,颔首说道:“不错。”


总结来讲,想长期地在洛阳驻扎下去,把河南尹真正变成自己的地盘,就非得屯田不行。


陈群也就不再提出异议,说道:“若是决定屯田,明公,便有个最要紧的问题需得解决。”


荀贞说道:“长文,你说的可是屯田的劳力?”


陈群说道:“是啊!明公,搞屯田,有两个必须的前提,一个是地,一个是民;再有是粮种、耕牛、农具。粮种、耕牛、农具,徐州、兖州可以解决,经陈留运到河南尹,也很便利。田地这块儿,河南尹多废弃的荒田,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劳力从何而来?固然是可用兵士屯田,但可预见的将来,河南尹的军事压力很大,一边备战,一边屯田?似乎不太可行。”


荀贞把玩着暖炉,想了会儿,说道:“若把青州黄巾的降卒,迁过去部分屯田,如何?”


荀彧思索片刻,说道:“彼等降后,阿兄以恩义抚之,绝无残虐之行,他们大多已是甘愿从从附阿兄,纵其间仍有欲乱者,黑山贼大部已被袁本初剿灭,迁到河南尹后,他们外无响应,即使想要生乱,也难。阿兄,彧以为,可以迁部分过去。”


荀贞说道:“袁术祸乱南阳,百姓流离失所者众多,或遁入山中,或流入颍川,流入颍川的,可叫玄德送到洛阳屯田。”


荀彧说道:“袁本初虽已大致剿灭了河内和冀州的黑山诸贼,然张扬无治政之能,河内境内犹多贼寇、流民,阿兄,是不是也可以从河内招徕流民?”


“我看可以!”


陈群笑道:“弘农郡亦不是不成。”


你一言,我一语,解决了劳力的问题。


初步定下,迁徙部分青州黄巾降卒去洛阳,做屯田的前期劳力;招徕南阳、河内、弘农郡的流民做屯田的后续劳力补充。同时,洛阳驻军也可以不影响防务的情况下,抽出些来参与。


荀贞放下暖炉,下到堂上,踱了几步,说道:“屯田此事,如能按咱们议的,顺利得以实行,假以时日,不仅洛阳驻兵的粮秣问题可得解决,河南尹的元气也能得到恢复,咱们在洛阳的兵源亦可得到解决啊!”


荀彧、陈群俱皆称是。


陈群说道:“明公,屯田事大,任峻虽愿投附明公,并得张公举荐,但总归不能让他一人担负此任!群之愚见,宜当由幕府择选得力干吏,赴洛阳或主抓、或辅任峻负责此务。”


任俊其人,荀贞连见都没见过他,肯定是不能让他一人负责此事,必须要派人过去。


荀贞止住脚步,负手说道:“祭酒公所举,也正要用任峻收揽河南尹的士吏之心,这个人是要用的,然此人能力到底如何,还不清楚,主抓是不能让他主抓的,但这主抓之人,倒也无须再从幕府选人。”


陈群问道:“明公的意思是?”


荀贞笑道:“已有合适之人在洛矣。”


陈群登时醒悟,说道:“明公说的是休若?”


“休若”,荀衍的字。


荀贞说道:“休若久掌我徐盐铁诸务,盐铁与屯田有相通处,让他主抓,我放心!”笑问荀彧,说道,“文若,你以为呢?”


荀彧答道:“阿兄言之甚是。”


盐铁、屯田都是实务,相通处不少,最大的共同点是两者都需要大量的劳力,想把盐铁做好,得有很强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屯田亦是如此。用荀衍负责此务,很合适。


提到派人去洛阳,荀彧想起一事,问荀贞,说道:“阿兄,不知打算何时让奉孝去洛阳?”


洛阳而下文有张纮等,武有徐荣等,文武皆不缺人了,唯缺一军略智谋之士。荀贞准备把郭嘉派过去,给徐荣做个军师。


荀贞说道:“袁本初、李傕现都还没有余力大举进犯河南尹,张扬已败,剩下的只有张济或许会再来犯一犯,徐荣可胜之也。天寒地冻的,现在就不叫奉孝去了,省得路上吃苦。等幕府迁治到昌邑以后吧,也暖和了,昌邑去河南尹,路程也近得多了。”


陈群笑道:“明公真是厚爱奉孝啊!”


荀贞一笑,说道:“主抓屯田之吏,休若足可,可叫任峻佐之;但其余属吏,还是得从幕府调派,长文,你举荐几个。”


陈群就举荐了几人,荀贞批准同意。


……


诸事议定,荀贞回到案后,把张纮的来书和徐荣的军报又都看了一遍。


看军报时,荀贞的视线在刘备、关羽的名字上停留了下。


他摸着短髭,心中想道:“玄德这回没有我的命令,就率兵去到洛阳,说来是该罚,可他是因担忧粮秣有失,而才这么做的,却是‘公而忘私’,我且赏之罢!”


荀贞提笔铺纸,亲写了嘉奖的檄文一道,给陈群,命他遣吏送去洛阳,给刘备。


檄文中,称赞了刘备的一心为公,檄文末,交代刘备,洛阳兵马渐足,后续援兵又即将到达,需要更多的粮秣供给,命令他即日返回颍川筹粮,万不能使洛阳的驻军断了粮。


表张纮为河南尹的上书、命令荀衍主抓屯田和任命任峻为其副手的檄令相继发出,荀彧、陈群开始着手筹备屯田所需的物资、选择派往洛阳屯田的青州黄巾降卒等具体细务,并及调派往洛阳辅助荀衍的吏员,也各自接到命令,预备启程赴洛。等等不必细说。


……


十一月下旬到十二月底,一个多月期间,接连不断的军报从四面传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cnzjjt.com 菜鸟小说。手机版:https://m.cnzjjt.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