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小说
菜鸟小说 > 明末行 > 726.第726章 噩耗连连
字体:      护眼 关灯

726.第726章 噩耗连连

  明末行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选择建立国家,建立国号,以山东的临沂为首都,建国号大齐。


任命投诚而来的原李自成的谋士宋献策做丞相。


原李自成手下的诸多大将为将军。合同白莲教各地的舵主、堂主,为官员。


大家在攻占京师之前,便有了封赏,而洪承畴更是许诺了大家,攻占京师过程中,效力最多的人可以封王爵。


就算是差一点的人,也可以封侯爵,封伯爵。


这是多么打的诱惑啊,士兵们的战斗力前所未有的提升。


此时齐国的士兵占领居庸关,使新兴的大齐朝文武群臣和三军将士兴高采烈,认为北京城在二三日内必定不攻自破,然后传檄而定江南,千秋大业从此奠定。


洪承畴只留下两千人,代替投降明军驻守居庸关和八达岭。十七八万大军继续前进,像潮水般向北京涌去。


大气皇帝陛下洪承畴,以及新任的宰相宋献策,自然是不用和手下的大军一起行军的。


而是将身边的人暂时留在了昌平稍作休息。


而宋献策则是主要关照的对象,自然也要留下。


匆匆的吃过了晚饭。洪承畴是一个心细的人,他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小心谨慎,大意只会让自己粉身碎骨。


吃过晚饭,洪承畴叫来了自己当初安插在白莲教的探子叶昊,商谈了一刻多钟,搭成了很多共识。


然后便让手下的侍卫传达命令,让新封赏的文武大臣们,来他的行宫开参加御前会议。


此次西征,在行军的途中,白莲教的真正精锐部队一直很低调。


他们大多数时间在陪着洪承畴召开各种会议。


今晚的会议尤其的重要,他们在讨论攻占京师之后,该怎么做。


在所有人看来,攻占京师,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了。


但是攻占京师之后,却又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说攻占京师之后,大齐的皇帝陛下要从哪里进入京师内城。又是要从哪里进入紫禁城。


在比如皇帝陛下进入紫禁城之后,居住在哪里?这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因为洪承畴是大齐的皇帝。


马上就要攻占京师了,这个问题便显得非常急迫。洪承畴从来没有想过定都京师,因为在他看来,他虽然造反了,但是想要守住京师太难了。


辽东的吴三桂,西北的李栋,还有更远一些的多尔衮,这些人依照自己现在的实力,都很难击败他们。


自己最终很可能要龟缩回山东,所以他干脆将都城留在了山东。这算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对于到时候,陛下居住在哪里,大家都将目光看向了在想宋献策。


这个宋献策可不是一般人,这一路上掐指一算,不知道有多灵验。大家都等待他向皇上明白回答。


自从大齐军不战而进入长城天险居庸关,又越过昌平,宋献策即得到前锋将领禀报,知道明朝的李国桢率领三大营兵防守沙河。


襄城伯李国桢本是纨袴子弟,毫无军事经验,只会夸夸其谈。率领数千新招募的“三大营”兵——大部分是市井之徒,开到沙河布防,望见大齐军来到,不战自溃,李国桢逃回北京。


宋献策在心中认真分析了攻守形势,断定大军只须围城二日,城中瓦解,必可轻易破城。


宋献策明白,自己掌握的江湖术士的把戏,断然骗不过洪承畴的,但是却可以用来骗三军将士。


三军将士,以前很多都是白莲教徒,更是迷信的厉害。


所以他不用最简单的话说出来他的分析,而是略微伸出左手,手掌朝上,用拇指掐着食指、中指……的关节,口中喃喃说道:“甲辰、乙巳,丙午,丁未,啊啊,依臣看来,倘若明日无语,尚须等二三日破城。”


洪承畴面露喜色,说道:“看来这天气不会马上转晴,按照后天破城部署诸事好啦。我朝定都临淄,北京只是行在,事定后将改称幽州府,这事在临淄时已经商定。孤在北京行在,进紫禁城后将居住何宫为宜?”


“宋先生先说,孤在紫禁城中应居住何宫!”


宋献策虽然是李自成手下的谋士,但是为洪承畴谋划以来,处事狠辣果断,手下人都很佩服。


他恭敬地向洪承畴欠身回答:“今晚奉召前来御前议事大臣之中,多有在崇祯朝出入宫廷,对禁城中主要宫殿所知较多者,请他们为陛下各陈所见,然后请陛下斟酌可否,必将万无一失。”


洪承畴点点头,对新降的文臣们说道:“丞相说的很是,你们可以各抒己见,不必顾忌。”


大多数人都认为新朝皇上到北京后理所当然地应该入居乾清宫,无庸讨论。


叶昊开口道:“陛下吊民伐罪,天与人归,功盖汤武。攻克北京,诚如军师所料,只是弹指间的事情。臣以为,陛下进城之后,当入居乾清宫,名正言顺,不必更择别处。”


洪承畴觉得叶昊的这番话颇有道理,但看宋献策没有赞成表示,便心中产生怀疑,遂向别的文臣问道:


“你们各位有何主张?”


洪承畴见到众人都不言,便选了京师附近的来投降的言官问道:“你担心什么?”


那言官说:“以臣看来,崇祯虽是亡国之君,然与历代亡国之君不同。崇祯性情刚烈,人所尽知。城破之时,他既不肯投降,也不愿被俘受辱,必将自尽于乾清宫中,或自缢,或服毒,或自焚,甚至他会将后妃们都召到乾清宫中,一起死于火中,轰轰烈烈殉国。所以臣请陛下考虑另一座宫殿为驻跸之处,方免临时忙乱。”


洪承畴不觉动容,轻轻点头,向群臣问道:


“还有什么宫殿可以驻跸?”


那适才被问询的言官说道:“臣在明朝,曾备位言官,除参与早朝之外,又数蒙召对,或在平台,或在文华殿,故对文华殿略知一二。文华殿为紫禁城内一处重要宫殿,在左顺门之东,东华门内不远。文华殿……”


洪承畴点头:“这文华殿很有名气,孤也是去过的。你说下去,说下去。”


那言官接着说道:“文华殿建于永乐年间,原来不常临御。嘉靖一朝,将文华殿重新修建,换成黄瓦,此后为春秋经筵所在地。这文华殿和后边的谨身殿,加上文华门及其他房屋,成为一个完整的宫院,十分严密。而且文华殿与内阁很近。内阁在午门内向东拐,是从文渊阁划出来的几间房屋,便于皇上随时召见,商议军国大事。倘若陛下以文华殿为宫中临时驻跸之处,则内阁可以说近在咫尺。故微臣无知,冒昧建议,请陛下进紫禁城后驻跸文华殿,不必考虑其他。”


请收藏本站:https://www.cnzjjt.com 菜鸟小说。手机版:https://m.cnzjjt.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