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小说
菜鸟小说 > 明末行 > 608.第608章 草原消息
字体:      护眼 关灯

608.第608章 草原消息

  明末行

欠债的见债主,虽说不至于要卖喜儿那么严重,但至少还是要为债主尽心做几件事的,更何况不仅仅是银子的关系。


曹化淳势大,高起潜若不紧紧抱住李栋的大腿,宫里宫外没有后台靠山,曹化淳会把他吞得连骨头也不剩,这一点高起潜很清楚。


随着他收了李栋太多的真金白银,他的利益也跟李栋拴在了一起。


他可以不听从李栋的安排,但是李栋手里掌握了太多的证据,只要李栋出手,高起潜立刻死无葬身之地。


高起潜其实早就明白了很多事情。


他收的银子到底有多少,他那从红袖阁带来的女人出卖了多少情报。陈圆圆这件事情上,自己处理的有多么蠢。


这一切的一切,对于高起潜来说,都是一场噩梦。


与李栋相谈一番后,高起潜恭敬告辞。


回宫后的高起潜找了个机会,向崇祯提了一下佛朗机火炮的事情,崇祯也没在意,当即便交给了曹化淳。


曹化淳与高起潜不合,听说高起潜想要这五百门火炮,当下冷笑两声,马上抛诸脑后。


起潜耐心等了两天,也不着急,两天以后,确定曹化淳丝毫没有将佛朗机炮交给他的意思,于是向腾骧四营下了一道军令。


不到一个时辰,京师突生变故。


御马监腾骧四营出动了一个千户,千余人杀气腾腾闯进了位于金水大街后巷的造作局仓库,当着造作局司库官员的面,千余人不由分说强行将仓库大门破开,将里面造好的五百门佛朗机火炮抢了就走,司库官员大急,伸手只拦了一下,便被千户一个耳光扇晕过去。一行人就这样浩浩荡荡将佛朗机炮抬进了腾骧四营的营地。


不得不说,曹化淳最近时运不济,碰到的都是一些不斯文不讲究的人和事,而且它们都有个共同点,丝毫不怕他的权势,其代表人物有:李栋,高起潜……


御马监抢了造作局,曹化淳暴怒,最近他经常暴怒。


拉扯着高起潜,曹化淳和他大吵一架,二人闹到崇祯面前,首先还能保持风度,摆事实讲道理,接着渐渐争吵起来,最后高起潜动了怒,忍不住一拳挥去,当即将曹化淳的眼眶揍成了一团黑,曹化淳大怒,二人当着崇祯的面扭打在一起,一时间抠眼挖鼻扇耳光,什么招数都使过,若非二人因生理原因无桃可偷,更下流的招数都有。


都是宠信的太监,崇祯也不便拉偏架,热闹过后,御马监抢夺佛朗机炮一事就这样不了了之,御马监抢了就抢了。


曹化淳和高起潜的矛盾由来已久,这大概跟高起潜太有上进心有关,曹化淳隐隐约约感觉高起潜这个人实在不乖巧,满脑子都是兵权和金钱,着实不是什么好东西。


初春的京师万物复苏,城内城外绿意盎然。


春日的暖阳里,百姓们携家带口出门游玩,国子监的士子们也三五同窗好友成群,相邀出城踏春寻觅佳诗良句,城外高高的山坡上,无数只纸鸢在天上飞舞,孩子们牵着长长的线,欢快地奔跑在翠绿葱葱的草地上。


暖阳普照的季节里,城外一辆马车徐徐驶向京师朝阳门。


马车简朴无华,车外只有两名老仆相随。


车内坐着的,却是大明边镇赫赫有名的人物,五省总督洪承畴。


说起洪承畴这个人,大家都很清楚,在这里也不必在说他的英雄事迹。


如果没有李栋,真正在西北称雄的不是李自成,而是洪承畴。


这次五省总督洪承畴回京是为了述职。


马车驶到京师城门外,洪承畴掀开车帘,看着巍峨高耸的城楼和来往络绎不绝的行人客商。洪承畴脸色却看不到丝毫欣喜,反而沉重地叹了口气。


只因这次召他回京述职的不是别人,正是崇祯。


崇祯召洪承畴回京自然不是为了请他吃饭,崇祯不会这么客气,至少不会对洪承畴这么客气。


当初西北作乱,杨鹤这个大忽悠又没有什么真本事,多亏了洪承畴坐镇西北,才保住了大明的半壁江山。


崇祯自己领兵打仗或许不行,但是崇祯还是比较有眼观的,他最早看中的军事奇才就是洪承畴。


洪承畴是什么人?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因为他祖上多少辈多封了官。所以洪承畴面对崇祯的要求,从来没有违背的时候。


甚至为了崇祯,洪承畴敢于直面李栋到遍体鳞伤。


总之,洪承畴是忠心耿耿给崇祯做事。


这次曹化淳召洪承畴入京说是述职,实在是被李栋打怕了,没有一个真会打仗的大人物在身边,崇祯没有安全感。


洪承畴离开jūn_duì ,向京师出发的时候,官员武将皆来相送,从他们如同送他出殡的表情上可以看得出,洪承畴走后,流民可能真的制不住了。


尤其是洪承畴要去的地方是京师,这相当于把一条猛虎,拴在了华丽的宫殿里。


山林顿时沸腾了,因为他们解放了。只要没有人去得罪西边的那只狮王,他们随意折腾。


眼前的京师,虽然比起以前要繁华很多,洪承畴的日子比起以前也要改善很多,但是他的内心却无比的沉重。


上天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绝对不会答应崇祯来京师,而放弃剿杀流寇的伟大事业。


但是如果自己真的那么做了,和李栋又有什么分别,自己岂不是也成了拥兵自重的藩镇了。


盲目愚忠有时候看起来荒谬可笑。然而有时候却可敬可叹,国朝百余年。从来不缺人士子壮烈徇公义,慷慨赴悲歌。


马车行到朝阳门前,洪承畴下了马车,掏出了官印腰牌以及吏部调令公文,这些都是入城的必要程序,百姓要检查路引,官员则要检查调令公,这个规矩源于太祖朱元璋的小农思想,为求社会的繁荣稳定,百姓就不要闲着没事到处跑,官员更不要跑,想出去走动走动,拿路引或公来,朝廷允许你走动你才能走动,朝廷不允许,你不能瞎跑。


唐宋之时武人盛行于道,有人即是江湖,而到了大明却甚少武林江湖人士活跃,除了统治者“侠以武犯禁”的认知以外,大明的路引制度也是制约江湖人士的重要原因,试想某江湖大侠与某门派掌门约战某城某地,江湖沸腾,侠魔鼓舞,正邪两派高手纷纷蜂拥赶来观此世纪之战,结果一大帮人走到城门口被官兵团团围住,不论正邪善恶忠奸,全部拿入大牢,罪名是没有路引兼聚众斗殴,关牢里先抽一顿再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cnzjjt.com 菜鸟小说。手机版:https://m.cnzjjt.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