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小说
菜鸟小说 > 明末行 > 395.第395章 鱼肠剑
字体:      护眼 关灯

395.第395章 鱼肠剑

  明末行

方恨水脸上露出喜意,奉承道:“剑好也好豪杰使用才妙,此剑也就在大人之手才不算辱没,要是我来用,实在是暴殄天物。”


李李栋收剑入鞘,又是‘呛’的一声响,方才的光芒刹那间敛去。只剩下记忆中寒气动人心魄。


见到李李栋目露赞赏,方恨水觉得自己走出了一招妙棋,却没有想到李李栋又把佩剑送了回来,含笑道:“此剑锋锐实属罕见,高大人还请收回。”


方恨水哑口无言,才要再说什么,李卫已经走了过来,伸手把剑接了过去。


李栋回望向李卫,多少有些不解。剑虽然是好剑,他也的确想要收下来。可是未免猴急。


按照他的意思,总要推让两下才好。


李卫抽剑在手。不试剑锋的锋锐,却是观察剑身上的花纹,用手轻轻抚摸,目光中露出沉吟之意。


方恨水虽是剑的主人,也不明白李卫地意思,李栋更是有些茫然,“卫子,你难道见过这把剑吗?”


李李栋是随口一问,方恨水却是脸色微变,李卫虽是沉吟,却是留意到方恨水表情的变化,微微意动,突然问,“方大人,这剑真的是你的?”


方恨水脸色有些不自然,“李大人此言何意?”


李卫微笑道:“我觉得剑鞘颇为破旧,要是高大人的佩剑,多少有些不配。”


方恨水叹息道:“我素来清贫,银川城都是知道,倒觉得剑鞘能用就好,也就没有想到换个新的。”


李卫用手抚摸着剑柄上,微笑道:“虽然剑鞘寒酸了一些,但是却经常擦拭,看来方大人也是爱剑之人啊。不过既然是送礼,就该弄得好一些不是吗?”


李李栋目光望向宝剑,也是皱起了眉头。


他方才只注意到宝剑的锋锐,但是当李卫提起寒酸的剑鞘的时候,才意识到问题,按理说这么好的短剑,主人不该给他配这么寒酸的剑鞘。


李栋哈哈大笑起来,伸手拿过宝剑,随手带在身上,看起来颇为满意,“卫子,剑鞘旧一些无妨,你怎么还挑起送礼的来了?”


见到李卫不答,李栋过去亲热地拍拍方恨水的肩头,“方大人,这把剑我是颇为喜爱,只是事先要和你说明,银川总兵一职,也是不能由我做主,可若是有机会,为方大人向圣上美言几句,那是绝无问题。”


方恨水大喜,“如此有劳李大人。”


**


送走了方恨水后,李栋先让铁牛闭上将军府门,暂不见客,这才问道:“卫子,这剑有什么名堂?”


李卫又抽出宝剑,半晌才道:“花纹古刃并不多见,和炼器名匠般,都是可遇不可求。说起这把剑的鼻祖,要涉及到一段典故,不知道你听没听说过专诸?”


听到专诸二字,李栋大吃一惊,握着剑的手也不由的用力了几分,吃惊的对李卫说道:“这莫非是传说中的勇者之剑,鱼肠剑?”


“相传欧冶子制造了五把剑都特别出名,分别为分别是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和巨阙,这鱼肠剑有千年的历史,但是这把剑的从打磨上来看,制造年限不会超过三年,所以我认定这把剑并非是鱼肠剑,但是从外形、材料、锋利程度来看,这把剑应该是欧冶子的后人或者传人的后人所制造的剑。而且这位冶炼大师现在的环境颇为困难,不然不会只用这么普通的剑鞘。”


李李栋这才明白,“你怀疑这剑是方恨水抢来的,想要找出此剑的来源?”


李卫点头,“你说的一点不错,此剑蒙尘之处不是落在方恨水之手,而是炼器之人不为世人所知。若是我们能找出炼器之人,当有大用。”


*


红袖阁遍布西北,成为了陕西的耳目所在,由于李栋重新开辟了丝绸之路,这些红袖阁成为了商旅们歇脚,消费的主要场所。


而红袖阁的兴起,也促使很多人以他为生,三教九流汇聚在这里,吃不起饭的,也可以点一壶茶水,花一张门票,看一出精彩的杂艺表演,而不被鄙视。


如今的红袖阁已经不像是当初靠杂技那么单调的盈利模式了,现在红袖阁有戏曲,有杂技,有走秀,有话剧,应有竟有,而且花费不多,有些乡间的穷秀才都要花几个大钱,来看上半天,摇头晃脑的品评一番。


当然换做其他的地方,他肯定会呵斥那些坐在旁边的贩夫走卒的,但是在红袖阁,他还真的不敢。


因为红袖阁是李栋的夫人开的店,还真没有人敢在这里惹事。


临近黄昏,红袖阁的大堂内人满为患,忙碌了一天,人们终于歇息了,又没有娱乐的地方,所以凡是有钱的人,都会来红袖阁娱乐。


而且刚刚大战结束,乡绅们也希望找个地方,将内心的恐惧排解出去,尤其是那些西域的商人们,更是挥金如土。


此时一个说书先生正在舞台上,激情洋溢的说着什么,手里一把折扇,一壶美酒,前面还有一个圆形的鼎,说书先生的嘴对着鼎说出来的声音,比起平时要大很多。


“老夫添为陕西绥德卫的随军记者,有幸目睹了当时的盛况,更是有幸目睹了公爷的尊荣,实在是三生有幸,今日将所见所闻告知大家,希望大家不吝些许财货,毕竟读书人也是要些黄白之物生活的。”


那读书人刚刚说完,底下便嗡嗡起来。


有的问。


“随军记者是什么东西?”


底下消息灵通的便会说:“随军记者都不知道,秦军的队伍中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平时负责教授士兵文字,战争发生的时候,他们便负责将战争中可歌可泣的故事记录下来,记录成册,一般的战死的士兵的事迹会记载在英烈祠中供后人瞻仰,而突出的则会变成话本、评书,在这红袖阁中传唱。”


“那这些书生往日里不都是怕死的很吗?他们也敢上战场?”


另一个商人不信的说道,“莫不是他们胡编乱造的吧。”


“这位爷,这可就是您的不是了,陕西的书生可是最不怕死的,我去过江南,那里的公子哥都是拿着折扇,流连在勾栏妓院之地,整日里吟诗作对,却没有什么作为,唯独这陕西的书生是配剑的,每日里除了做文章,每隔七天,起码有两天会约会上三五好友,去比武场,练习骑马射箭,所以说陕西的书生怕死,可真的不应该。”


“哦,听你这么一说我我可得去陕西看看,要是真有你说的那么好,我就买块地不走了,这年头找个太平地方不容易。”


也有的秀才会在底下骂上两句。


“呸,这陕西的书生真不要脸,读书人岂能在乎那么多黄白之物,圣贤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话刚刚说完,就听旁边坐着的战兵骂道:“酸秀才,肩不能抗,手不能提,还不指着嘴皮子挣点钱,让夫人和儿子陪着你挨饿受冻吗?


“君子要安贫乐道。”


“安贫乐道,我看是寄生虫吧,等到朝廷断了你廪米,我看你怎么安贫乐道。”


“啪。”那说书先生一拍堂木,大声喊到:“公共场合,休要喧哗。”


众人安静下来,有人接着问道:“先生,快跟我们说说,护国公到底长什么样啊?”


“是啊,是啊。”众人心情很激动。


那说书先生一看说话的是当地的豪族的长子,也不敢得罪说道:“说起能够见到护国公,真的是三生有幸的事情,当时李栋将军身边只有三万将士,却要面对十数万罗汝才的流贼,护国公说此战必定名垂千古,所以特意招募几百随军记者,在下不才,恰逢招募,这才有幸见到公爷。”


此人颇有口才,几句话说的头头是道,前因后果交代的清清楚楚,众人唏嘘一片,都是问,“那李将军长的什么样,你可见得?”


那人灌了口酒,有些飘然说道:


“我既然跟随在护国公身边,怎么不会见到,护国公身高七尺,腰围也是七尺……”


“那不是球了?”旁边一人不解问道。


那人鄙夷地望了问的人一眼,“你这就是孤陋了不是?公爷坐镇西北,当然是重甲在身,因为铠甲地缘故,看起来腰自然也就粗了些。”


听众心道就算粗也不会有八尺,一旁却有不耐烦的说,“你听下去就好,哪里那么多的废话,先生,请你说下去,我等洗耳恭听。”


请收藏本站:https://www.cnzjjt.com 菜鸟小说。手机版:https://m.cnzjjt.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