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小说
菜鸟小说 > 明末行 > 29.第29章 视察土地
字体:      护眼 关灯

29.第29章 视察土地

  明末行

而且这些土地的肥力都应该不错的,因为这里以前应该是军屯,而且挨着河流,利于灌溉,只不过后来被地主侵占,等到陕西大乱的时候,地主被杀之后,这地基本上就全部荒废了。


踏雪很聪明,也不用人管,就沿着河岸一直走,路上有不少沟渠的,里面长满了野草,有的塌陷,有的堵塞,可以说这些当年太祖修的渠道,现在基本上算是废了。


如果官府有心思将这片土地修一下的话,成为良田也不是不可能,关键是这乱世,没有老百姓愿意种地了。


再者,这天下大乱,朝廷也拿不出银子来修水利,就算拿出银子来,从朝廷流到下面,基本上也没剩下几个子,别说修水利了,打眼井都难。


战马逡巡,眼前平原开阔,这是多么好的地方,“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在历史上盛名了那么久,竟然荒废到了如此夸张的地地步,说实话真的很可惜。


张不凡一直在琢磨,虽然他也看了不少书,但是农书都是最近刚刚看,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所以走到李栋身边。


“寨主,虽然我不是很会种地,但是也能看出这是块好地方啊,尤其是这些沟渠,如果能利用的话,将来必定能成为塞上江南。”


李栋点点头,其实明朝对于耕田的开垦还算很重视的,明初,太祖下令,各处荒田,农民开垦后归自己所有,并且免赋税三年,如果业主还乡,地方官与旁边的荒田内如数播种与耕种。


甚至到了洪武二十七年,太祖爷更是发出了新垦荒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


可惜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个王朝的政令会被逐渐的曲解,而官员也会越来越疯狂,大明朝收上来的赋税越来越少,而百姓要缴纳的粮食也越来越多,那么交上去的东西去哪里了?


地主豪强与官员相互勾结,将赋税转嫁到百姓身上,百姓承担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也就没有多余的闲钱拿来开垦土地了。


这不是最关键的是,刚刚开垦出来的土地,还没拿到的粮食,官府便会来收税,本来开垦土地的成本就高,加上政府逼迫,百姓就只能逃亡,新开垦的土地,直接成为了缙绅的财物。


这也就造成了大明朝的荒地越来越多的原因。


其实用大脑想一下就可以了,后世中国的土地以养十几亿人口,而明朝有司记录的人口在七千万户左右,实际人口顶多有一亿多,是现在人口的十几分之一,而在当时的生产力,其实与八九十年代的初的中国农村没有任何区别,但是他却着实养不了人口,真是一件可笑的事情,所以明朝根本就不缺耕地。


如今这个问题,就摆在李栋面前,他要发动山寨的五千百姓,来耕种这些土地,让他们按下心来耕种土地。


屯田绝对是可行的政策,只要能保证百姓的收益,就算陕北人不怎么会种地,也能有很高的收成。


历史上的孙传庭做陕西巡抚的时候,政府不给一两银子,但是他依靠屯田,依然收货粮食一万多石,银钱十几万两,养精兵万余,要知道孙传庭只是个读书人,后投身于军事事业而已,他如何也和农业生产不靠边的人,都能在陕西搞得风生水起,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从哪些岸边蠢蠢欲动的流民身上,李栋看到了他们对于土地的渴望,但是现在环境那么动荡,如果李栋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和收益,他们宁可饿死,也不会去碰这些土地的。


如果自己能把牛租借给他们,把开垦的土地分配给他们,让他们时代相传,就绝对可以让那些流民用生命支持自己了。


如果在这些加入自己的流民群体中,实行义务兵制度,那么在保证粮食来援的时候,就可以保证兵源,如果有战功的士兵,再奖赏土地和荣誉,那么就可以形成一个有着共同利益的群体。


那么将来,自己便可以一边耕种发展自己的实力,一边通过战争扩大自己的地盘,等到那些百姓品味到了土地的好处之后,就算自己不想打仗,他们也会渴望战争的。


李栋坐在战马之上,遥望干旱无比的陕北大地,心中豪情洋溢,自己的天下,会不会从这里开始。


视察完土地之后,两人兴奋的回到了二郎山,商议事务未来的事物,稍微一商量,便感觉事情太繁杂了。


这种田仅仅靠女人,是不行的,诗人杜甫曾经说过,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所以这种地还算需要壮汉。


可是上一次李栋去摸底,也看了,就凭那些流民中那人的身子板,还真不行,所以这种地要缓一缓,先干点别的事情,比如说解决他们的住房,让他们疏浚水渠。


这样将来种植小麦等农作物,也就方便了很多。


千头万绪,万事开头难,到底怎么走,未来的路如何,这一切都落在了李栋手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cnzjjt.com 菜鸟小说。手机版:https://m.cnzjjt.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