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小说
菜鸟小说 > 重生天启大帝 > 第七十六章 火器会议之大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七十六章 火器会议之大炮

  重生天启大帝

朱由校把鸟铳之事安排完毕后,就接着让众人开始商讨大炮这个更重要的火器的事宜。他说了一声众位有何高见之后,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抢先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老臣就先抛砖引玉说下自己的想法。老臣早年曾经在山东剿匪,在剿匪过程中发现大炮之神威。于是前年臣管理北京三大营戎政之时,让侄孙黄调焕从同安募得十四名工匠,臣自己出资铸造,共铸造了二十八门吕宋炮。黄调换还带三十名炮手和其中七门大炮,参见了三月的辽阳之战。在此战中,七门大炮大发神威,据说打死了敌军两名将官和数百人。本来以为三十人都已经殉国,前不久臣接到黄调换消息,还有二十六人幸存,现在孙经略手下效命。臣听说兵部还有大炮十七门,佛郎机十二门,如果能招募百人训练使用,可当数千人用。”刑部尚书黄克缵侃侃而谈道。


朱由校看到颇有些意气风发的黄克缵,心中还是挺赞赏的。这位黄大人已经快七十岁了,但是颇为廉颇之风。本来黄克缵是刑部尚书,主管的业务和火器根不是八竿子打不着。只是他上个月在商议辽东军事那次早朝上,推崇火炮给朱由校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朱由校还专门对其进行了了解,深入一了解。他知道这个黄克缵也很算是个人才了,他虽然已经快过古稀之年,可是他并不固执反而对大炮之上很有兴趣。原来黄克缵铸造的吕宋炮,其实就是红夷大炮,只是质量比起西洋之人铸造的红夷大炮要查些,但是比起原来明朝的铸造的大炮要好很多了。


原来黄克缵是福建人,而福建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百姓到南洋谋生了,而到西班牙控制的吕宋谋生的人也很多。于是一些在吕宋谋生的人,就学会了西洋铸炮技术。黄克缵三年前被起复之前,曾经福建老家居住了几年,就了解到了这些情况。等黄克缵回北京管三大营军政时,就让自己的侄孙从黄安老家招募工匠铸造大炮,因为这些工匠是吕宋学到的铸跑技术,故名吕宋炮。


朱由校通过档案了解到黄克缵这些陈年往事,对其评价改变非常大。之前他只是认为黄克缵是个普通的浙党成员,与东林党不合而已。没想到黄克缵大炮上还有如此表现,要知道黄克缵当初铸造吕宋炮时,开始完全是自己捐钱铸造的。而且黄克缵铸造的吕宋炮虽然质量比红夷大炮质量差些,可是还是国内首次自己铸造仿制红夷大炮。


就是因为以上两点,朱由校下旨让黄克缵这个刑部尚书参加了今天的火器会议。然后现在说到大炮问题的时候,黄克缵还打响了头一炮,抢在兵部尚书王象乾之前发言。


“黄尚书此前自己捐资铸炮,并在辽阳战役取得战果,黄尚书此忠君报国之举,让朕很欣慰。我大明要是人人都如黄尚书一般,建州女真人何足为患?”朱由校对黄克缵大加赞赏到。


“谢皇上谬赞,老臣不敢担此盛誉。老臣只是做了臣子应该做的事情。”黄克缵听到当今皇上竟然对他三年前的事情称赞他,虽然心中颇为自得,但是表面依然表现的很谦恭。


“你把之前铸造的吕宋炮的工匠重新召集起来,准备为朝廷再铸大炮。”朱由校就对黄克缵吩咐道。


“臣遵旨,臣回去就去做此事。”黄克缵答应道。


“启禀皇上,还望皇上听臣一言。吕宋炮的确比制造朝廷自己铸造的大炮要好上不少,可是比起从西洋人哪里买来的红夷大炮还是差不少的。眼下刚经历三月辽沈之战,虽然孙大人已经在稳定了阵线,可军情依然急迫。臣建议再从澳门西洋人那里买些红夷大炮应急。”兵部尚书王象乾虽然对黄克缵并无意见,可是身为兵部尚书他还是说了自己的想法。


“徐侍郎,对此你怎么看?”朱由校直接点名让一直没发言的徐光启发表看法。


“红夷大炮的确有其独到之处,它的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所以很少炸膛。在其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发射角度,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而且设有铳规瞄准,精度也很不错。黄克缵铸造的吕宋炮其实也是一种红夷大炮,只是少了铳规,质量也稍微差些罢了。臣的意见是,一方面在吕宋炮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另一方面去澳门购买红夷大炮应急。”徐光启着重的说了红夷大炮的优点,然后来了个综合方案。


朱由校听完徐光启的话后点点头,又问另一人,“李之藻,你现在是工部主事,专门负责铸造红夷大炮之事,你有什么看法?”


请收藏本站:https://www.cnzjjt.com 菜鸟小说。手机版:https://m.cnzjjt.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