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小说
菜鸟小说 > 汉未央 > 第一百五十七章 投桃报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五十七章 投桃报李

  汉未央

仿佛已经得知大晋有国丧,苻坚此次进军可谓神速。


大司马府不过犹豫了一日,前方便传来了蒲阪失陷的消息。


随后,苻坚命梁平老及贾雍二将分别驻守平阳和蒲阪,他亲率领步骑三万直扑桓温封地宋国境内,连拔数县,势不可挡。


秦国余孽来势汹汹,每时每刻都在催促着大司马大将军桓温早下决断。


而此时,安东将军毛穆之已经率军回驻在襄阳,屯骑营等北军四校人马已过竟陵,准备沿水路乘舟返回建康。


事情到了这一步,虽晋国国内有诸多不顺,但是朝廷不得不打起精神来认真应对。


桓温连夜以大司马府的名义拟好表奏,准备以安东将军毛穆之率荆州军还驻长安,居中策应;同时命征东将军桓豁率军亲驻宋国,力保宋国不失;再命屯骑营等北军四校尉折身返回洛阳,做好随时增援征东将军桓豁所部的准备。


不知道大司马大将军桓温是否有意为之,他这道表奏当中存在一处明显疏漏,即便皇帝司马聃不太懂军事,也看出了其中那处扎眼的破绽。


此前中军四校出建康伐秦,领军者为时任中护军刘霄,可现在掌管北营五校三军的却是北军中侯桓秘。


把屯骑营等四校一并放在洛阳,而北军中侯桓秘却依然身在建康,万一前方的战事需要临机决断,官秩相当的谢玄等四位校尉应该听命于谁?


听命于征东将军桓豁么?似乎名不正言不顺,谢玄等人也未必肯心服。


可桓温最终还是没能表奏自己的四弟、北军中侯桓秘前去洛阳领军,这不免让人感到有些费解。


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复杂,只因为桓温并不看好桓秘的统兵才干。


这可不是平素无事骑在高头大马上装装样子,要面对的可是挥舞着真刀真枪的悍敌,是要流血、要丧命,而且还可能会破城失地的杀伐!


更何况,桓温根本不允许宋国、洛阳和关中一带出现任何闪失,把jūn_duì 交到夸夸其谈、自视甚高的四弟桓秘手中,在他看来无异于自毁长城。


桓温是这么认为的,也是如此替皇帝解释的。


皇帝司马聃听罢桓温释疑,不禁好一阵感慨。他很是有些奇怪,怎么如今连桓温也在处处替大晋的江山社稷考虑,所言所行不因噎废食,不以亲坏国。


“朕以为,要是大将军和谢兵部二者择其一,任何一人前往前方督军,则秦国余孽不足为患!”,司马聃好像在感叹,更像在提议。


桓温从皇帝的话语中听出一点味道来。


说是从他和刘霄两人中任选其一,只怕在皇帝心中,唯一合适的人选应为兵部尚书刘霄。


朝廷防他桓温功高盖主,无论他在方镇还是中枢,这一点恐怕终其一生也不得改变。


不过桓温也有桓温的打算。


守城非开疆拓土,守土有责那是应该。即便此次顺利击退苻坚,晋军受制于国丧也不能出兵一举歼灭之,一份能守而不能攻的功勋简直形同鸡肋,用处不大。


因而桓温以为不去冒这个头也罢,省得背后又为他人所猜忌,反而不美。


只是,桓温他自己不愿前往,同时也不愿把功勋白白易手给刘霄。


对于三弟、征东将军桓豁的能耐,桓温心中有底。若论只守不攻,三弟的才具足可堪用,只因才到征东将军位置上不久,需要时间来整肃兵马。


只要将苻坚消耗在宋国境内,等到大晋国丧除,彼时晋军早已缓过劲来。到那个时候,再由他大司马大将军桓温亲调各路大军齐发,彻底解决苻坚这个祸患应该不算难事。


正因为桓温如此打算,所以随后他回奏司马聃道:“陛下,失去关中的苻坚已经元气大伤,此次虽来势汹汹,但并不足畏。要不然,他不早不晚的,为何偏偏挑我大晋国丧时候入寇?只因底气不足罢了!”。


司马聃不管桓温如何轻视卷土重来的苻坚,一改往日毫无主见的模样,坚持道:“仅有桓豁和毛穆之二人,朕始终放不下心来。祖宗留下的疆土好不容易收了回来,在朕的手里再把它丢掉的话,大将军让朕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又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


桓温听得心急,他诧异于皇帝为何非要在这些细枝末节上横加纠葛,张口便回道:“陛下多虑了!臣可保万无一失!”。


这话当即把司马聃噎得说不出话来,他那双拳头在长案底下不知不觉中捏得分外的紧。


最终,他强忍心中的恼怒和不满,深吸几口气后冷言道:“既然大将军亲口在朕面前打下包票,朕自然信得过大将军,那就如此办吧”。


桓温干脆不再理会皇帝喜怒,得了他的首肯,转身便回大司马府颁布军令,连夜遣人发往洛阳、襄阳和班师途中的屯骑营等四校。


次日凌晨,谢玄、朱江等四校尉便收到了大司马府的军令,听闻苻坚纠集残兵进犯宋国,几人当即率军折返洛阳。


征东将军桓豁和安东将军毛穆之也在次日傍晚领军疾出,一个从洛阳奔赴宋国,一个自襄阳移镇长安。


桓豁行事果然持重,在洛阳留下将近五千守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cnzjjt.com 菜鸟小说。手机版:https://m.cnzjjt.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